5. 聚集细分领域的公号更有优势。据观察,长期聚焦细分领域(比如科技、互联网题材)原创内容生产的公号,更有机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。
6. 微信官方此前就微信指数接受新榜采访时指出:“微信有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,不会获取用户任何的敏感信息,包括聊天记录、微信号、朋友圈评论等。”
按照微信官方这种理念和逻辑,我认为,微信在“看一看”及“搜一搜”的算法中,也不会采集用户聊天记录、朋友圈评论这类敏感数据,但它可以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主体(如认证号还是个人号)、是否开通原创功能及原创内容比例、公号过往的各种违规记录等,以及一篇推文的用户阅读时长、推文被其他公号分享或白名单转载的次数、打赏数量及数额(遗憾的是iOS版微信已被取消赞赏功能)、真实阅读数点赞数、转发朋友圈次数等,分别给各项指标不同权重来综合制定一个算法公式,从而实现精准筛选和内容分发、流量分配。
在上述所有因子中,我建议公号运营者要高度重视其中四项:原创、认证、不要违规、用户阅读时长。前两项比较容易做,第三项需要精通微信规则并时刻关注政策变化,用户阅读时长最重要也最难,只有那些真正有料、用户喜欢的内容,才有可能赢得用户最多停驻时间——我认为,目前公号数据造假者因造假成本及造假技术原因,很难对用户阅读节奏(划屏阅读行为)、阅读时长(停留页面时间)造假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看一看”如果能走出“实验室”,成为“微信第一入口”的标配菜单,它就会成为真正基于人际关系、用户兴趣的精筛细选内容分发机制,也将成为精锐小号的福音、垃圾大号的丧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