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格力手机实验的失败只是战术上的,从战略上来说,董小姐没有错。
当时,智能家居概念正盛。跟很多电子电器公司一样,格力要做手机,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董明珠真正看上的,是智能家居市场,而手机作为连接人与电子设备的接口,实际上发挥着遥控器的作用。
把这核心的遥控器交给别的手机厂商来做,心高气傲的董明珠不会服气,况且就战略布局来说,也是不划算、不明智的。
这对CP在这一点上眼光还是一致的。
在2014年的互联网大会上,雷军就提出了这一点,“我认为未来手机可以连接我们办公室、家庭、个人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和传感器”。
雷军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电视、路由器、电视盒子、空气净化器、智能手环、净水器、体重秤……小米产品遍布智能家居的各种应用场景。
2016年,小米正式推出“米家”,承载旗下自有产品以外的生态链品牌,完善智能家居生态链。
IH电饭煲是米家的首款产品,跟日本三洋公司合作推出。而那一年,格力的大松电饭煲也面市了。
大松是格力旗下的子品牌,除了电饭煲,还有空气净化器、消毒柜、电扇、电水壶等小家电,与晶弘冰箱、格力空调等共同构成格力的全家电王国。
而除了家电领域,汽车作为智能家居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,董明珠和雷军无疑也不会错过。
2016年,格力发布公告,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,这是一家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和整体研发的公司。
最后,这次收购以银隆董事会未通过审议而告终,董明珠的汽车梦碎。好在珠海银隆表示,未来会继续与格力展开合作,为董明珠留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一个月之后,董明珠就携手隔壁“老王”(王健林)和“老刘”(刘强东),共同以30亿入股珠海银隆,实现了“买买买”的梦想。
而就在上个月底,网上流出北汽高管一行参观小米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的照片,随之,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现场图进一步曝光,引发众多猜测和遐想,小米也要“开车”了?
两种力量的较量
当年那个诞生“十亿赌约”的现场,小米和格力,雷军和董明珠,二者背后所代表的互联网模式和传统制造业,这两种力量的正面交锋,就已经有了苗头。
“虚拟和虚拟”、“实体加实体”是那场评选给小米和格力的判词,而两人的赌约,让这两种形态用对抗的形式展现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