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销人员多半觉得对自己从事的深圳网站推广工作内容、名词定义、用语等等有很明晰的了解,觉得自己很清楚营销是什么;尤以在大型营销公司服务众多客户的人为甚。
然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,“营销是什么”,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很难明确定义。



营销的定义
营销的规模可大可小,可以从个人的情感互动出发,也可以动用各种技术精确执行。有些人的认知中,营销等同销售;而也有人觉得营销就是更广义、更炫的“广告”代名词。
实际上这些都对,但也都不怎么对。
笔者身为跨文化营销人,很清楚知道不只不容易明确定义营销的真正意涵,不同文化之下对营销的认知也有相当程度的差异。以中文为例,“Marketing”这个字可以翻译成“行销”(意指向前行进,然后销售),也可以翻成“营销”(意指营运和销售);然而这两种翻法离这个字的英文原义——创造市场——差距都很大。
也许正是因为翻译的问题,造成中文世界的营销人员把营销局限在很狭隘的范围内,也缺少创意;不少公司不愿意尝试像“自来客营销”等等更现代化的营销方式,可能也肇因于此。
营销的真正意涵不只不容易明确定义,不同文化之下对营销的认知也有相当程度的差异。
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,“营销”在文化上的差异则更加深刻。西方文化鼓励大家培养个人特色、外向、发展个人品牌。
在社交媒体当道的时代,营销活动更是必须尽量有人味,要多多自我宣传。不论是宣传公司品牌还是产品,都要从个人角度出发,甚至适度造神。意见领袖营销法成为现今的显学,甚至即使是老掉牙的推荐式营销都相当有用。
而在亚洲文化中,个人的重要性比不上团体,公司组织也比员工更重要。
在亚洲我们很少看到所谓的明星营销大师,或是对这类杰出个人的尊崇。在社群时代,亚洲公司的这种习气是很吃亏的,而当科技和社群网站的发展不断进步时,这种作法还会进一步恶化亚洲公司的劣势。
第三种差异则不是东西文化的差异,而是在营销人和业主之间,尤其是业主生产实体产品时更是如此。
不用了解产品也能营销!
每一次笔者接到新客户,头一次开会,客户总会仔细介绍他们的产品;有些客户一开始介绍就面线话讲不停,让笔者开会开得非常痛苦。
有一次,客户介绍产品钜细靡遗,连最细节的技术层面也不放过,笔者忍不住开始打盹;在台上介绍产品的客户公司老总说话了:“如果你对产品不感兴趣,要怎么帮我们营销?”
我反问他:“如果你没办法用一句话让顾客了解你的产品,做出这个产品有什么意义?”